2022-08-26

王景龙:证据如何补救?——刑事证据补救的逻辑与方法

补救与排除是探讨证据资格的两种视角,是刑事证据资格的一体两面,排除规则与补救规则的理论根据在深层次上是相通的,只是角度不同。

2021-09-01

劳东燕教授: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的五个区分标准

行为人为实现权利而采用恐吓手段,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这涉及如分正当行使权利的行为与构成敲诈勒索罪的行为的问题。对此,可分为两类型加以考察

2021-09-02

周光权:刑法视野中个人信息概念的相对理解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及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关于刑法上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其外延是否必须和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保持一致,能否相对地进行理解,很值得探讨。

2022-08-29

钟瑞友:完善企业合规需抓实“六个关键点”

加快完善企业合规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检察机关践行依法能动履职要求、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一招,也是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回应社会需求、服务保障共同富裕的应然选择。

2022-08-29

最高检发布第三十九批指导性案例(附答记者问)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刑事申诉公开听证为主题印发第三十九批指导性案例,旨在发挥公开听证在刑事申诉案件办理过程中释法说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助力检察履职的作用,指导、规范和引领检察机关办案实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22-08-30

《法学评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证明简化及其限制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发量激增,主要源于网络黑产全链条打击的司法政策、对“明知”的扩张解释以及认罪认罚案件的效率导向,这联合指向定罪证明的简化,认清“证明简化”需实体与程序一体化分析。

2021-09-0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有关单位联合印发 《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附答记者问)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作出部署。

2022-08-31

《检察日报》:新出现的刑事判决能否作为新证据推翻原民事判决

在刑民交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当刑事判决认定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构成犯罪时,该刑事判决是否影响在其作出之前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或者说能否作为新的证据推翻原民事判决,应结合该刑事判决书的内容、借贷一方或双方构成的罪名以及该罪名是否对民间借贷法律行为的效力产生影响等情况来综合认定,不宜仅以刑事判决形成在后,或者借贷一方或者双方构成犯罪,即否认原民事判决的效力。

2021-09-08

周光权:类型化思维,一种基本的刑法方法论

刑法类型化思维可以被视为一种“最基本”的刑法方法论,被普遍地运用于刑事立法领域,以解决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问题。

2022-09-01

黎宏教授:《从企业自身责任论出发建立和强化企业合规》

企业犯罪和企业合规是一体两面,二者都是有关企业犯罪和企业处罚的概念,只不过企业合规关注的是事前防范,而企业犯罪治理关注的是事后制裁。从此种意义上讲,企业合规是从事后制裁企业犯罪向事前预防企业犯罪的理念转化。

上一页 下一页